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5章少挣一毛钱





  订豆奶的事黄月梅之前也听杨晓晓说过,只是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已经办好了。

  “那合同就签好了?没想到学校的老师能帮咱们这么大的忙。”

  杨晓晓笑了笑:“这其实也算互利互惠吧,他们到咱铺子里买豆奶要一块钱一碗,但是我们给他送过去只收九毛,还得用玻璃瓶装。”

  黄月梅又疑惑了:“你这玻璃瓶儿从哪儿来的呀?”

  杨晓晓拍拍腿,说:“前段时间我不是去了大姑那一趟么?玻璃瓶就是从他们厂子里订的,我已经跟大姑爷说好了,过年后他就把五百个瓶子给咱们送过来。”

  “哎呀,你这孩子,这玻璃瓶得花不少钱吧,要不我觉着那合同还是不签好了,别人到咱们铺子里来喝不是省事多了么?”

  杨晓晓早就料到她会这样说,于是就道:“妈,这合同我都已经跟人签了,怎么能反悔呢?再说了,玻璃瓶是能循环利用的,不是用了就丢,别人把奶喝完了,咱们只要拿回来洗洗,明天早上还能接着用。”

  听她这样说,黄月梅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些,但还是有些不高兴。

  “那九毛钱一瓶也不划算啊,咱在铺子里得卖一块呢,不是少挣了一毛钱么?”

  旁边的杨万平听不下去了,出声道:“你看你,人家不是要的多么?你要是光在铺子里等着人来买,一早上能卖几百瓶么?”

  黄月梅这才转过弯来,点了点头,然后拍着膝盖道:“但愿我们以后能多接些这样的生意,多挣点钱,到时候咱们就能早点盖房子了。”

  第二天,正是小年。

  黄月梅好不容易休息了一天,在家早早起床,把准备好的鸡呀鱼呀肉啊,都弄好了。然后拿到桌上供了祖宗,放了鞭炮,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吃顿饭。

  全村儿人都过得热热闹闹时,沈星云家里却是冷冷清清的,安静得像是没住人一样。

  杨晓晓吃完早饭站在门口朝他家一看,发现院门虽然开着,但是院子里却没有鞭炮屑儿,也没看到烟囱里冒烟。

  于是她忍不住回屋把她妈早上炖的骨头汤端了一碗,朝沈星云家走去。

  对于她隔三差五往沈星云家送东西的事,黄月梅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以前还会抓着杨晓晓把她骂一顿,但自从沈爷爷摔了腿以后,她也渐渐没那么多话说了。

  她往日受过别人的欺负,知道被全村人排挤看不起是什么滋味儿。沈星云的名声虽不好,好歹也帮过他家几次,而且沈爷爷现在腿都断了,沈星云连修车铺都不能去,家里日子肯定比往日还要艰难。

  杨晓晓走进沈星云家时,就听到厨房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她先探头朝沈爷爷房间里看了一眼,发现老人似乎还躺在床上,没有起来。

  于是就端着碗朝厨房走去。

  沈星云正在灶上刷锅,身上穿的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外套,只下面的裤子换了件黑色的,瘦高的身体微微弯着腰站在灶前。

  听到脚步声,他回头看了一眼杨晓晓,然后面无表情地把头转回去,问:“你咋来了?”

  杨晓晓抬了抬手里的碗:“我妈今天早上炖的汤太多了,我们吃不完,就给你和沈爷爷送点过来。”

  沈星云自然知道她说的这些都是借口。

  乡下人,一年到头就盼着年节的时候吃点好的,所以每次做好东西时都会做很多,留着慢慢吃。反正冬天天气冷,放一天也不会坏。

  杨晓晓看着他低头不说话,就自己走过去把碗放到了灶上。

  “我看沈爷爷还没起来呢,要不我帮你把早饭做了,你去给他穿衣服起床吧。”

  沈星云摇摇头:“不用,你先回去忙吧,我一会儿再去叫他起。”

  听到他毫无起伏的话,杨晓晓不由得咬了咬唇。让她一直看着沈星云落魄的样子,对她无疑是种折磨。可是可以结束这种折磨的人自己却浑然不知,甚至不愿意接受她任何一点帮助。

  她一边想一边压抑着心底的气愤,瞪大眼睛看了沈星云一眼,转身从厨房里走了出去。

  她的身形才一转开,站在灶前的沈星云就停下了手里刷锅的动作,低头愣愣地看着锅底,一双静水流深的黑眸里仿佛沉寂着许多东西,却被表面清冷的光芒掩盖,直到一切归于平静。

  年节时候铺子里虽然休息了,但是杨晓晓依然要到田地里去看看种的菜。

  自从把上河那几亩田地也包下之后,她家菜园的规模又扩大了好几倍。送到天鲜楼那些蔬菜,刘毅给的评价也很高,说客人们都说他家的菜新鲜,菜味儿也浓,还说让她明年多种些品种,他有好些朋友也想跟杨晓晓订菜。

  在发展菜园子这一块,杨晓晓肯定会不遗余力。毕竟这一块的事情没别人掺合,赚来的钱都是她自己的,虽然辛苦了点,但是看到到手的钱心里也舒坦。

  从方庆良家外面那个斜坡抄小路走回来时,正好遇到方海平。

  杨晓晓也有好一段时间没看到他了,现在猛然一看到,发现方海平最近似乎瘦了不少,脸也晒黑了,不知道搞啥去了。

  方海平看到她立刻主动朝她扬了扬下巴:“下去看菜地了?”

  杨晓晓眨着眼睛朝他点一下头,问道:“你最近去忙啥了?都好长时间没见你了。”

  方海平却没认真回答她的问题,只把两只手插在兜里敷衍着说:“也没搞啥,就是在水库那边找了点活干。”

  看他似乎不想多说,杨晓晓也没有追问,寒暄了两句后就转身朝自己家走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离大年越来越近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们三三两两提着包裹回了家 ,整个村子都洋溢着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

  不过这欢乐的气氛却与李爱华家无关。

  原因不为别的,杨宴平到过年的时候都没见人回来,杨新平找人到处打听,辗转听说,上回跟杨宴平合伙到村里收蚕茧的那些人中,有两个人已经回到家了,并承认他们空手套白狼,骗走了乡亲们蚕茧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