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章联合署名SCI论文





  沉默良久之后,龙剑铭意味深长地说道:“文博学院这些年也没多少像样的研究成果出来,周子耒这家伙,整天就在那边翻故纸堆,还不如一个学生,有创新精神!”

  听到龙剑铭嘲讽恩师,何信本能地就想要替周子耒辩护,可就在这时,龙老拿着那只最漂亮的鹦鹉石榴大碗说道:“这个给我抵房租吧!就抵三个月……”

  何信立刻反驳道:“龙老,您这是欺负我不懂行是吗?这个起码值一万,可以抵一年!”

  “最多十个月!再讨价还价,我就不要了!”龙剑铭瞪了他一眼,根本不容商量,拿着碗就进屋去了。

  就这么一只碗,就抵了十个月的房租,站在一旁的洛尘看得傻了眼。

  洛尘和胡斌心里都在盘算着刚刚何信和龙剑铭之间的这笔交易值多少钱,而何信则被龙剑铭之前的那番话勾起了一点想法。

  晚饭前何信打电话给俞晴说是想要过去蹭顿饭。

  俞晴笑着说道:“怎么?洛尘今天晚上又闹别扭不给你们做饭了?来吧……嗯!你老师在呢……”

  何信去周子耒家蹭饭,最主要还是为了找周子耒商量事情,为了增加说服力,他特意带上了两只修复好了的大碗。

  “你是说,这种夏虫是他们那边特有的昆虫品种,虫卵可以用来做文物的专用粘合材料?”周子耒仔细看了两只拼接的大碗,几乎看不出痕迹来,连声赞叹道,“古法传承下来就是好啊!”

  何信把白天的事情一说,和他料想的一样,周子耒立刻对“夏虫”提起了兴趣。

  他打开保温袋,拿一些出来放在一张白纸上,晶莹剔透就好像几粒白色的米粒。

  周子耒拿出放大镜来观察,虫卵清晰可见,就好像冰冻住一样,隐隐一层白霜,却没有一丝寒意,惊叹道:“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华夏先人流传下来的好多好东西都隐藏在民间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呢!”

  “老师,龙老说文博学院这些年没多少像样的研究成果……您看是不是能由您牵头以这个修复古法为基础,做一个文物修复的研究项目呢?您的新书刚刚完成,不是暂时没什么新课题吗?”

  何信顺势就把龙剑铭说的那些话,隐去了对周子耒的不满说了出来。

  这两年因为院长的事情定不下来,周子耒的精力更多被牵制在具体事物上,没有什么新的项目,只好将以前的文稿整理出了一套丛书来。

  这就是龙剑铭暗讽的周子耒“翻故纸堆”的原由。

  何信是非常希望龙剑铭到来之后,能够支持周子耒做出新的成果出来的,这个项目虽然是他想到的,但如果能由恩师做成,那也是一样的,甚至效果更好。

  “既然龙老支持,那何信你就挑起来吗!你总不能一直都做个合同制的秘书吧?”可没想到周子耒却另有想法。

  这么一说倒是让何信不知道该怎么说下去了。

  在旁边听了一会儿的俞晴,轻轻捅了丈夫一下:“说你是书呆子真是一点都不错!你也不想想,何信提出项目能通过吗?首先流程就不对,他一个本科生,又是合同制的秘书身份,怎么立项?”

  俞晴这么一说周子耒一下子愣住了。

  “你这个当老师的出头,以你的资历提出这个项目顺利成章,加上龙老的支持,谁敢不通过啊?到时候你再找龙老把何信借过来当助手……只要有了成绩,把何信留在你的研究室,别人也就没话说了,你之前不还说要特招他读研呢吗!”

  听到这话,何信心里一股暖流流过,俞晴真是把自己当成孩子一样看待,不想让孩子远离,都是父母的本能想法。

  而妻子的一番话,对于周子耒来说,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一拍大腿笑道:“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算是全部回归正轨了!哈哈哈……”

  周子耒和俞晴商量这个事情的时候,何信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前方出现了一条光明大道,这思路一下放的更开了。

  他兴奋地又提了个建议:“老师,我觉得这个项目最好不要局限于文物修复这个范畴,而应该将夏虫在古代被利用的历史,进行深层次挖掘,利用现代科技繁殖夏虫,实验室制取新型粘合剂材料都包容进来……”

  周子耒听到何信的话,有些犹豫:“要是这样……就必须和生物工程系和化工系搞跨院系合作了。”

  周子耒毕竟没有俞晴反应快。俞晴听到这话立刻笑道:“还是年轻人脑子灵活啊!跨院系合作,何信现在的身份做协调,联合署名都没问题了……这项目论文要是上了sci索引,那什么编制职称都落实了!”

  创办于1957年的阿美利加《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这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

  要是这项目论文上了sci索引,而作为周子耒教授的主要助手,即便是联合署名第六第七顺位的作者,他何信也等于是在学术界一鸣惊人了。

  有一篇联合署名的sci论文在手,不论是申请编制,还是评职称,那都是开路利器。

  “我做做助手就可以了,怎么还联合署名……我这跑腿的能干什么呢!”

  当心里有了这跃跃欲试的企图,想到自己只是个考研都挂科的本科生……何信就有些脸红起来了。

  周子耒看出了他的想法,脸上露出了笑容:“事情就这么定了,到时候联合署名第四作者就是你!”

  考古系这边他是第一作者,第二第三作者得留给生物工程系和化工系的合作者,而第四作者,那就非何信莫属了。

  何信这种有才华有天赋的学生才是继承他事业的最好接班人,将何信引回研究工作中来更是最正确的做法。

  “还有那个胡斌,他的古法修补技术,也要记录整理下来……他现在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