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章一篇大文章(1 / 2)





  国际sci?开什么玩笑?

  何信当初写这篇前置论文的时候,就根本没意识到,这是一篇sci论文,就是国内来讲,瓷器修复本身就是冷门,修复剂更是冷门中的冷门。

  全国能做瓷器修复的,除了私人以外也就是一些学校、研究所、博物馆和文物局,还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公营企业,诸如某某轩、某某文物公司等等。

  拢共加起来也不过上百家单位,上千个人,即使加上私人也不会超过万人,而其中能够做到胡斌这一级别修复水准的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这是实际操作人员,sci讲求的是索引,那么瓷器修复剂的关联论文有多少人写呢?会引用这种新型的毫无可能复制的夏虫卵为主要原料的修复剂论文资料的又有多少人呢?

  实话说十年之内能有超过一个到两个人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这样的话这个sci等于是无限接近于零。

  没有引用也就等于不是sci。

  何信所以想也没想这事。

  现在刘正奇这样一说,何信心里打鼓起来,难道国际上修复瓷器或者土质烧结器、凝固器的论文有很多吗?

  何信微微有些脸红,因为他英语不好,所以很少看海外的资料。

  为此周子耒没少批评他。

  马平平一乐,趁机插话:“我倒是看到过不下五十篇,单单是埃及的陶器和陶制棺墩等等就有三十来篇,而高卢和倭国也有很多人在研制修复剂,主要用于海捞瓷的修复,这方面欧美的古代陶瓷器研究都有牵涉到。”

  虽然马平平的抠脚大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是何信丝毫不敢小瞧他的专业素养。

  这段时间相处下来,何信知道马平平不仅仅精通英语、拉丁语和日耳曼语都是杠杠滴。

  也就说马平平这人即使身无分文,扔在亚非拉欧美任何一个国家基本能找到知音。不像何信要是扔在非英语国家那就是外星人,即使扔到英语国家也不过是一个只能手写交流的“乡下拧”。

  马平平的话让刘正奇也较为认同。

  何信沉思片刻便同意了。

  等两人一走,何信才汇报了工作室的情况,并且也顺带说了一下佟家的事情。

  洛尘刻好的两块“奇石”,老爷子也很喜欢。

  何信还以为老爷子也要强行收藏呢,谁知道老爷子居然把保险柜里的巴林冻石黄金龙也拿出来:“你可以逐步在你那边建一个小型的奇石展,这三件就可以成为镇馆之宝。”

  第二天,何信可不敢再一直待在工作室里,他一早过去,放下三块“镇馆之宝”,然后就吩咐刘池安排人做保险柜和安防措施,已经让王洪义打造一个比较古朴的陈列柜。

  这个陈列室就安排在何信办公室的另一侧。

  安排好之后,何信赶回办公室。

  校后勤委的效率还是挺高的,已经将火灾的那个办公室重新整理好,基本上看出来过火过,家具也是全新的,隔壁的大办公室也整修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