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第二天醒来时天才刚亮,高明华他们已经做好了早饭,准备吃完就去地里。林佳倒是没有去吃,既然有好东西,她对玉米糊糊就没什么兴趣了,那玩意在她家里都是喂猪的,除非没有办法,否则她不愿意委屈自己。

  怀着那么一点点羞愧的心情,林佳一个人美滋滋地吃完了一份配着小菜的瘦肉粥,吃饭没有肉,她吃着不安心,这身体也要补补。

  林佳在乎身材,可她更在乎健康,她可不想病歪歪的,自己难受不说,做什么都不行。

  她是一个很会养生的人,活到三十多岁,愣是连一瓶水都没吊过,除了天生的没有生育能力,她一直都很健康。

  昨晚她已经考虑好了,现在几个人都不在家,又正好没有下雪,所以她今天要到县城里逛逛,也体会一下这个时代的特色。

  高家所在的这个生产队离县城里挺近的,走路一个小时就能到,因为处于主干道上,路也不难走,不像一些偏远的山村,去一回县城要走一天半天。

  出门虽然需要介绍信,但林佳又不去办事、住宿或者到别的县城,所以用不着大队长写的介绍信。

  原主没上过学,只上过扫盲班,认得的字挺多,但都不会写。她也不算太差,农村里多的是睁眼瞎,毕竟是年代问题,谁也不会笑话谁。

  她知道均西县是处于江北省的,情况还算好,而且县城的西边有一座煤矿,有很多人在那里上班,工资高不说待遇还很好,那里的工人是很多均西人羡慕的对象,那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也是最吃香的。

  去县城的路虽然是土路,但还算平坦,林佳走着也没多费力。只是看着周围草木凋零,一派荒凉的样子,她有点不习惯。

  “明华他娘,明华他娘,你等等我啊……”

  林佳听见了后边喊叫的声音,但是她根本没意识到这是在叫她,所以直到叫人的人来到她身边,她才意识到这个“明华他娘”是指的她。

  来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穿着一身蓝色的对襟上衣和一条宽松的黑色裤子,脚下的是一双解放鞋,头上包了一块蓝色的头巾,长得很普通,没有一般人营养不良的样子。

  林佳知道,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媒婆,周围的人都喜欢找她说媒,高明华和高明军的亲事就是她扯的红线,为人还是不错的。

  “刘姐,是你叫我啊!对不住了,我这两天精神不太好,没听到,你别见怪啊!”林佳非常不好意思地道。看来她以后要熟悉这个称呼了,不然谁叫她都不应,这样不好。

  “你的苦我知道,咋会怪罪,你这是要去哪里啊?”刘翠娘摆摆手,很不在意地道。

  两人没有停住,而是继续走着,林佳道:“我要去城里一趟,把家里缺的都买了,不然以后下雪了,我可就不想受着冷进城了。”

  林佳哪能说自己是进城去看看物价和市场行情的,不然等以后她在“小淘淘”上买了东西,说是城里买的,结果人家说城里根本不卖这东西,岂不是很危险。

  原主虽然来过城里,可好多东西是她没买过的,所以得亲自来看看。

  “我也是进县城去,我上个月让我闺女给我留了点布料,我想着拿回去过年做点东西。”

  刘翠娘的语气很是骄傲,她三女儿嫁给了一个城里的工人,现在在县城纺织厂当工人,这可是一个很有脸面又很有好处的工作。

  只要厂里有什么不合格的布料,女工都能优先购买,还是不要布票的,她这个做娘的也特别有面子。

  “刘姐福气好嘛!”林佳很不走心地夸了一句,现在这个工作确实不错,可是过几年就不好说了,她不是看不起,只是觉得没什么炫耀的必要。

  听到这话,要是以往刘翠娘肯定也要夸夸林佳也有福气,只是如今这话可不好说,不然人家还以为她讽刺,做媒婆的,还是尽量不要与人为恶,不然人家哪里会信任她。

  尴尬地笑了两声,刘翠娘才换了个话题道:“对了,明华他娘,不是我嘴碎,而是玉芬她娘托我问你,你家里现在出了这些事,婚期还做不做数了?”

  林佳脚步慢了一点,半晌才道:“自然是作数的,只是李家是个什么想法?刘姐你得跟我说实话。”

  高明华和高明军是双胞胎,为了喜庆,婚期也定在了同一天,就是来年的正月二十六。虽然家里没了两个人,按新时代的规矩也不用守好几年孝,可时间总归离得有点近,林佳也有点不懂该怎么办了,原主的记忆中找不到这一茬。

  “李家也没什么别的心思,就是问问,要是婚期不改了,她们也好做准备啊!”刘翠娘道。

  “我知道了,这日子确实快了点,毕竟明华爹和奶奶走了没多久。不过还是要两边商量着来,若是他们两家都没意见,那婚期就不改,若是有什么别的想法,我们可以再商量嘛!”

  林佳不敢把话说绝了,只说两边一起商量,毕竟这些事情她也不懂,还是两个便宜儿子的终身大事,她还是该问问他俩的意见。

  父亲和奶奶刚走不久,就算是到来年的正月,也才六个月的时间,要他们迎未婚妻进门,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外人又怎么想,她不能帮他们做主。

  “那我回去就和他们说了,之后再告诉你。”刘翠娘点头道。

  “麻烦刘姐了,等婚事成了,我肯定给你包个大红包。”

  刘翠娘很高兴地说不麻烦,她做这一行图个啥啊,还不是想那个媒人钱啊,只要说的好了,以高家那么好的条件,肯定少不了媒人礼。

  要她说啊,李家闺女和周家闺女能嫁到高家,简直就是天大的福气,要是她自己有闺女,她才不会介绍给别人呢!

  高家家底厚,又没什么头脑不清楚的亲戚,日子过得好,光那座新房子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想住进去。正好她娘家有个小外甥女,等过几年她就把她说给高家那个小儿子,肥水不流外人田。

  一路上两人又说了一些话,都是东家长西家短的,这是林佳难得的体验,感觉并不怎么好,毕竟在背后一直谈论人家,还擅自做出各种揣测,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

  谁知道刘翠娘会不会把她的话又和别人说一遍,所以她听得多说的少,以免造成不好的后果。

  两人表面上很和谐地走完剩下的路程,到了城里之后就分道扬镳了。

  林佳要去县里的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刘翠娘要去找她闺女,林佳心里很庆幸两人不同路,不然有些事情肯定不方便了。

  世人都一样,先敬罗衣后敬人,林佳没有故意打扮得寒酸,但也没有打扮得很光鲜,只是穿了没有补丁的衣服,还有一条黑灰色的围巾,其实在这时候,不带补丁的衣服已经很难得了。

  供销社是一个二层小楼,从外面看比较破旧了,但还是比公社上的好很多。

  走进供销社,站在卖糕点的柜台旁,里面的客人很少,没等林佳说话,其中一个售货员就微笑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志,请问你想买什么?”

  林佳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现在是非常时期,买东西需要讲伟人语录,不过原主还是背过一些的,她想想就能说上几条。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我想要些糕点,有没有不要票的。”

  不要票的东西是高价供应物,它的价格往往要比要票的同类商品高上好几倍,原主也买过一些。

  “高价商品只有鸡蛋糕和红枣糕,鸡蛋糕一斤两元,红枣糕一斤两元三角,要票的鸡蛋糕每斤五角加一斤副食品票,红枣糕每斤五角五分加一斤副食品票。”

  年轻的售货员很尽责,而她旁边另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售货员就比较高冷的样子了,站在那一点笑脸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