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节(1 / 2)





  “最近工部的人要去河边监工,知非兄恐怕到大堤竣工后才能回来了。”工部的一位侍郎外加都水司和屯田司的全部官员目前都在蒲河大堤的第一线监察工程,哪还有时间回来搬新宅。

  他们家是一进的院子,虽然狭小些,可暂时住的下,不用那么着急。

  …………

  新区扩建投进去的银子收回来后,大大缓解了国库的压力,随着时间的飞逝,天越来越冷,寒冬腊月被征上来的百姓还在河堤上服役,这种现象在以前其它新朝初立时,从未有过。

  担心人心躁动,朝廷为安民心,派钦差大臣带着大量的物资前去慰问,因筑堤战线比较长,派了两波人马。

  和物资扯上关系,自然少不了他们户部,李明睿和江沛被分派到蒲阳境内做随从官员。

  “带这么多肉脯做什么,多带些衣物就行了。”这次下去的人多,帐篷肯定紧张,不可能让大家每人一顶帐篷的,都呆在一起哪有偷吃零嘴的空间,江沛见兰香为他准备半袋干粮,好笑的说。

  “那这几副防风寒的药给你装进去,家里的事别操心,我会看顾好俩孩子的,铺子那边当前也不用太操心。”兰香不知道丈夫这一去多久,明晓他最放不下两个孩子。

  “我和三牛说好了,让他帮着准备些年货,各家各户的节礼你看着送吧。”

  具体进展情况他还不知晓,据说工部的人上书朝廷想一鼓作气,趁着河床干涸让役工们咬咬牙,再辛苦一段时日,争取把蒲河中下游的堤坝给修好,免得明年还要二次征工,因而才有此次的行程。

  “那暖暖的抓周礼岂不是要错过?”兰香看着坐在丈夫怀里正吃着辅食的女儿,想着再过半个月要行抓周礼了,顺嘴提了一句。

  “唉,那也没办法啊,要不也像上次陪淘淘过生一样,今晚提前给过了?乖女儿,想要什么,阿爹给你拿去!”

  江沛想到这事了,可圣意不可违啊,把最后一勺鱼汤鸡蛋羹喂给女儿,用干净的手绢擦擦嘴巴,抱起来亲了亲。

  “阿爹~”

  “想要阿爹是吧,那爹爹尽早赶回来陪咱们的暖暖。”听到女儿糯糯的喊着自己,心软软的,还好女儿不像儿子最后才会学会喊阿爹。

  “竟想一出是一出,棉袍我多给你带两件,河边潮湿,你勤换着些。另两个包裹是我收拣的你穿旧的衣物,阿九现今的身形穿不着,你带去给那些役工吧,多少能防个寒。”

  兰香把行李收拾好后,从江沛手中接过女儿,催他赶紧去洗涑。

  “香儿,你真是个又俊又贤惠的好媳妇!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啊!”江沛感动于她的善良,伸展胳膊把她们娘俩一起抱进怀里,吻着她的唇角叹道。

  “孩子还在呢,别乱动!还不快去,张婶早把水给你烧好了。”兰香没想到他当着孩子的面丝毫不避讳,连忙抱着女儿挣脱出去,羞赧的催促他。

  “那等暖暖睡了,咱们再……”生过两个孩子后,难得见她再露出这般娇羞的小女儿态,近几年把她养的容颜气质越发出众,江沛越来越觉的当初自己捡了个大便宜。

  “阿娘~阿爹~”兰香面若飞霞的娇嗔他一眼,抱着暖暖挪一旁,不再理他,暖暖笑的咧着小嘴伸着胳膊指着江沛欢快的叫着。

  …………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皇城出发,携着圣意带着物资向蒲河筑堤第一线奔去。

  离目的地五公里左右的地方已经展现出了热火朝天的喧嚣场面,这里是一些匠人打磨石块和存放青砖等材料的后方阵地,到处都是支起的帐篷和搭建的草棚,可能是工匠们的临时住所。

  因带的物资要留下一部分,户部的人需稍作停留,其它人继续随着钦差大人一起赶往前面的河堤。

  江沛骑在马上心潮激湃,后方即如此,那前线又是怎样的情景。

  “圣上的这项功绩将永载青史!”身旁的李明睿如江沛一样,被眼前的情状震撼住,情不自禁的大声感叹一句。

  “大人,大堤一旦筑成,沿河地域将成为宝地,东临海又连通平陵运河,水路通则财路通,咱大商何愁不兴啊!”

  江沛渐渐看清祁家的布局,蒲河大堤筑成后,接下来可能要轮到纵贯长平与广陵大运河的清淤工程,当时户部其它司的官员奏请时,朝庭的隐隐透出此意。

  只是不知何时实施罢了,毕竟劳民伤财的大工程不能经常搞。

  “说的好!前阵子吏部尚书直言蒲阳士子们的院、乡、会试都在贡院举行,负担太重,奏请圣上院试另选考场。朝中大臣建议在蒲阳辖区内择一大县设为郡,不过结果尚未有定论,看此情形,恐怕圣上他老人家怕早已有了主意……”

  李明睿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的下属,江沛听后恍然大悟,洛安县距蒲河只两个时辰的路程,且陆路畅达,此地作为郡城再合适不过,一旦确立辖区面积应有所扩大,定然带动周边的发展。

  他老家所在的杏花村与洛安县在同一径线上,郡城以后还不知道有怎样的发展,反正不管如何肯定有所受益。

  百姓都不是傻子,朝廷如此的大动作,必然都明白家里的土地不再像以往那么遭灾,何况近两年田赋不用上交,这里的农户不能与蒲阳城周边相比。

  都城城郊的百姓有多种选择,土地卖了等有钱再买,村镇上的百姓则是把土地看做立身之本,传给子孙后代的活命家产。一般人不会选择卖田的。

  想在这里置办田产要比在蒲阳城郊还要废功夫些,并且朝廷明令禁止不能大肆兼并土地的。

  不过随即想到家里老宅子后面有一大片空地,种着林木,暂时还是无主之产,朝廷的动作应该不会那般快,二月份他老爹的周年祭,是需要回去的祭奠的,到时趁此机会把地皮买下来,说不定将来还有用处。

  心思在脑中转了几转,感激的对着上司拱拱手,他没有上朝的资格,很多朝中大事无法知晓,涉及自身利益时,有时无法早做准备。

  物资与负责人核对后,他们便驱马往前赶。

  两人都曾经历过筑堤的场景,与十年前的相比,眼前的可谓盛大异常。

  现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因是整个商朝内征的能工巧匠,又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许多能人纷纷出谋划策,甚至还有当地的妇孺老人自愿在此帮忙。

  大概是钦差大臣刚宣过皇帝的圣旨,役工们情绪高涨,边做着手头上的事边眉飞色舞的议论着圣上仁慈。

  江沛对蒲河有着特殊的感情,这是他穿越而来的地方,相当于他的重生之地,自然希望它能造福百姓。

  看着工程的进展,第二防洪阶梯眼看着要竣工,再砌两阶就可以夯土了,堤上的林木只能等明年开春时再种植。

  带来的腊肉,当天晚上就被伙房里的厨子割了一部分下杂粮面条吃。

  “钦差大人可说了,今晚的面可以随便吃,俺这是第三碗,最后一碗锅巴饭,贼香了!”

  “都吃完了吗?锅里还有没有?俺这才吃两碗……”

  “快去盛,又新煮了一锅!”